一、細胞污染的類型和程度

細菌污染:細菌污染是細胞培養中最為常見的污染類型。一旦細菌污染發生,培養液中可能會觀察到黑色細條沙狀、球形或桿狀的細菌,培養液也可能發黃、變渾濁,并有異味發出。對于細菌污染,如果及時采取適當的抗生素處理,有可能挽救受污染的細胞。但需..."/>

細胞污染了能修復回來嗎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5-01-14 16:45

細胞污染后能否修復回來,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污染的類型、程度、細胞的種類以及采取的應對措施等。以下是對細胞污染修復可能性的詳細分析:

一、細胞污染的類型和程度

細菌污染:細菌污染是細胞培養中最為常見的污染類型。一旦細菌污染發生,培養液中可能會觀察到黑色細條沙狀、球形或桿狀的細菌,培養液也可能發黃、變渾濁,并有異味發出。對于細菌污染,如果及時采取適當的抗生素處理,有可能挽救受污染的細胞。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使用濃度和處理時間需要精確控制,以避免對細胞造成過大的毒性。

真菌污染:真菌污染后,培養液中可能會形成淡黃色或白色的漂浮物,顯微鏡下可見絲狀、樹枝狀或管狀菌絲。對于真菌污染,挽救的難度通常較大,因為真菌在細胞培養環境中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有時即使采取處理措施,也可能無法完全清除真菌污染。

支原體污染:支原體污染較為隱蔽,不易被察覺。受支原體污染的細胞可能表現為生長速度變慢、狀態變差、細胞邊界變得模糊等。對于支原體污染,可以使用支原體清除劑、敏感抗生素、動物體內接種或巨噬細胞吞噬等方法進行處理。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方法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見效,且處理效果可能因細胞種類和支原體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黑膠蟲污染:黑膠蟲是一種常見的細胞污染物,與細胞共生并隨細胞傳代而傳代。對于黑膠蟲污染的細胞,可以使用黑膠蟲清除劑進行處理,并確保培養體系中的血清為無黑膠蟲和原蟲污染的優質血清。但需要注意的是,黑膠蟲污染的清除難度較大,有時即使采取處理措施也可能無法完全清除。

二、細胞的種類和特性

不同種類的細胞對污染的抵抗能力和修復能力不同。例如,一些腫瘤細胞系可能對污染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而一些原代細胞或敏感細胞系則可能對污染更為敏感且難以修復。此外,細胞的生長速度、分裂能力和代謝狀態等因素也可能影響其對污染的修復能力。

三、采取的應對措施

及時、準確地判斷污染源并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是修復受污染細胞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應對措施:

立即停止使用受污染的培養基和試劑:一旦發現細胞污染,應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受污染的培養基、胰酶、PBS等試劑,并更換為新的、無菌的試劑。

使用抗生素或清除劑處理:根據污染類型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或清除劑進行處理。德國Minerva Biolabs生產的Zell Shield?,是一種即用型新型復合抗生素,含有能夠抑制支原體蛋白和DNA合成的成分,同時也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它主要用于保護細胞培養物免受各種常見污染物的侵害,如細菌、真菌、酵母和支原體等。

在使用Zell Shield?之前,建議先使用廠家推薦的“懸浮沖洗法”處理好細胞,以達到更好的祛除支原體的效果。將Zell Shield?按1:100的濃度直接加入培養基中,充分混勻。用添加了Zell Shield?的培養基重懸細胞,并在培養皿或培養瓶中培養。在使用Zell Shield?傳4代后,細胞中的支原體即可基本祛除。

四、修復效果的評估

在采取應對措施后,需要對修復效果進行評估。常用的評估方法包括顯微鏡觀察、細胞生長曲線測定、細胞活性檢測等。如果修復效果不佳或污染無法清除,可能需要考慮更換新的細胞進行實驗。

綜上所述,細胞污染后的修復可能性取決于多種因素。在發現細胞污染時,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并根據細胞的種類和特性以及污染的類型和程度選擇合適的應對方法。同時,需要對修復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繼續修復或更換新的細胞進行實驗。

相關閱讀
最新動態